理念|绘画不是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活动!

兰馨儿 选辑
2020-02-21
来源:名茅家教文选

规范字教育发展基地直属考点720.jpg

  学龄前孩子的画,画得越是像,涂色越是均匀,越是说明老师的教法出了问题,已经违背了孩子的心理和生理。

  教给孩子一招是错误的,教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是对的。对孩子来说,绘画不是一种技巧,而是思维活动。

  孩子们最优秀的作品大都是“乱七八糟”的,一般家长把这类作品称为“乱”,但专家们却把这样的画称为生动、有创见、有灵气。

  不要让孩子画简笔画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不习惯动脑筋了。简笔画抑制了孩子的想像,有碍孩子创造思维的发展。

  一、没有画法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

  上课从不教画法,孩子们大都是在画着玩时,不知不觉地上了我的“贼船”。当孩子们画好一幅很漂亮的画时,他自己并不知道用的是哪“一路”招数。

  艺术这东西就这样,你越是急于想找它,它越是不想见你。当你不急了,神情放松了乱涂乱抹时,它又悄悄地自己找上门来,孩子的画更是如此。

  没有画法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,没有技巧的技巧是最好的技巧,不留痕迹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。

  儿童在画画时乱涂对孩子来说不是坏事,这正说明孩子是无拘无束的。我以为,在孩子初试绘画时,在教学上应“先放开,后治理”在“乱中求治”,而不是一开始就给规矩。

  孩子的画,画得像的不一定好,好得不一定像,能反映孩子生活感受或体验的就是好作品。

  孩子们画画是从不怀疑自己技巧的,他们没有不能画、不敢画的东西。再复杂的人物景象,只要经过了他们的头脑,就会变的简练起来;再简单的事物只要经过他们的手画出来,就会变的丰富起来。这就是儿童画。

  二、什么是儿童画

  儿童画,画时往往是漫不经心、手舞足蹈、喋喋自语。一般家长把这种现象称为不认真、不仔细,实际上这正是孩子画画时的最佳状态。

  孩子们画画只凭满腔热情,不凭画法画理,方法步骤对孩子用途不大。这种无规则、无技巧只想着玩的画,就是儿童画。

  三、立竿见影容易,发展想象难

  用传统方法教孩子的结果是立竿见影,画得很像,但这是老师灌输给孩子的,是被动接受。新的教法是孩子按老师的启发构思画面,教师在辅导时顺着孩子的思维去发展孩子的想象,是主动学习。立竿见影容易,发展想象难。被动接受容易,主动学习难。这需要家长有辨别能力和在认知观念上的提高。

  在家辅导时启发孩子是对的,安排孩子画什么?怎么画是不对的。比如画一簇花,家长只能告诉孩子这些花的颜色、造型和叶子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,怎么不一样须自己去看。不能告诉孩子这个花瓣是椭圆形,那片叶子是红色的,中间有黄色的叶筋,叶子边缘还带有许多锯齿齿。家长把看到的结果都告诉了孩子,并不利于孩子观察力的培养。

  四、画得像与不像

  家长对儿童学画的想法有点像围城。看着自己的孩子画得很仔细,很认真,却很羡慕画画泼辣奔放的。大胆涂抹表现的孩子家长又羡慕画得很稳、很细的孩子。其实,艺术欣赏是讲究多样的。要紧的不是“取长补短”,而是设法怎么和别的小朋友画得不一样。

  孩子们在画得像与不像的问题上与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。孩子画画凭的是直接感受,他们认为只有突出主要的,夸张重要的就是最像。如:孩子画踢毽子的腿会比不踢的腿要长,画吃蛋糕的嘴比平时的嘴张得要大。孩子追求的像并不是生活中镜子般的真实。所以,家长在看孩子的画时,不要拿画上的形象与真的做比较。

  孩子在家画画,家长总是“手把手”地教,习惯于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这里画上什么?那里画上什么?这样画的画的确比孩子自己画的内容要丰富一些,画画要完整一些,但这都是孩子按家长的意思做的,这里面已经没多少东西是孩子自己的主意了。

  家长教孩子画画时,有可能孩子并不想按照你的想法去画。孩子喜欢画画并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去画,而且这样也阻碍了孩子思维的发散性。

  名茅美术秉承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理念,用艺术启迪智慧, 尊重、挖掘、保护孩子已有的艺术天赋,坚持以大教育的视野开展“小而美、小而精、小而专”的社区美育与软硬笔书法培训;积极探索一条多元化的美术与书法教学的途径,全面提升孩子的艺术创造能力、美感和艺术涵养。关注名茅美术官方微信(ID:topart180),了解更多栏目动态与书画知识。


名茅网站微信二维码引导关注.jpg


  名茅美术转载发布内容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,我们希望在资源共享的同时,与您共同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生态,谢谢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